性 (Sex) vs. 性別 (Gender)
性與性別,大有不同
性 (Sex):生理性別;以染色體、荷爾蒙、性徵等生理結構作區分。主要分為生理女性、男性及雙性。
性別 (Gender):社會性別;於社會上定義、識別、認同、表現的性別身份。性別的定義廣泛,並非一定與生理性別掛鉤,而且含括跨性別、性別酷兒、性別中立、無性別等。
點解分辨兩者咁重要?
1. 矯正概念:明白到兩者不必掛鉤,例如生理男性*並非一定*係男性性別,因此*並非一定*要展現陽剛氣質
2. 討論空間:了解後方可更有效地探討其他性/別議題,例如順/跨性別、性別表達、性別定型等
3. 彼此尊重:用更適當的性別代名詞 (pronoun) 稱呼每個人,避免對任何人的身份及性別作出假設
4. 身心健康:健康開放地表達性別身份,可以減低因錯誤的標籤及強硬的制度產生的重大身心壓力
5. 發展機會:解除硬性二元性別限制,讓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定義的性別選擇個人、感情及事業發展
林澤駿同學的故事
中五學生林澤駿早前向平機會投訴,質疑其母校禁止男生留長髮係違反性別歧視條例。
一直以來學校對學生外觀的規定,大部分都源於傳統二元性別定型,跟學生表現、紀律、整潔並無直接關係。
林澤駿的倡議引發大眾思考,究竟我們一直遵守的關於性別定型/氣質的規則/限制,是否不合理,甚至加深社會對性別的既定觀念?
更可以令大家反思一下,為何會衍生【不符合傳統性別定型 = 壞 / 古怪 / 不合群】的想法?
髮型、衣著、打扮是自我身份表達的方式之一,而任何人都應該有表達自己身份嘅權利。
大家又可以做什麼?
個人
抱持開放心態:尊重及接受唔同人嘅差異,避免隨便假設/標籤/批判任何人。
主動了解學習:認識性/別相關知識及其分別,多與不同性別的朋友溝通交流。
家庭
給予選擇空間:讓孩子自由選擇表達方式,包括衣著、髮型及愛好。
多些理解傾訴:了解孩子於成長過程所承受的性別認同挑戰,並多點聆聽其想法。
社會
性別友善設施:建設更多性別友好/中性的設施 (例如無性別廁所) 及多於男/女的性別選項。
廢除硬性規定:例如讓學生自行選擇穿著校褲或校裙及禁止任何有關性別表達的懲罰。
性與性別,大有不同
性 (Sex):生理性別;以染色體、荷爾蒙、性徵等生理結構作區分。主要分為生理女性、男性及雙性。
性別 (Gender):社會性別;於社會上定義、識別、認同、表現的性別身份。性別的定義廣泛,並非一定與生理性別掛鉤,而且含括跨性別、性別酷兒、性別中立、無性別等。
點解分辨兩者咁重要?
1. 矯正概念:明白到兩者不必掛鉤,例如生理男性*並非一定*係男性性別,因此*並非一定*要展現陽剛氣質
2. 討論空間:了解後方可更有效地探討其他性/別議題,例如順/跨性別、性別表達、性別定型等
3. 彼此尊重:用更適當的性別代名詞 (pronoun) 稱呼每個人,避免對任何人的身份及性別作出假設
4. 身心健康:健康開放地表達性別身份,可以減低因錯誤的標籤及強硬的制度產生的重大身心壓力
5. 發展機會:解除硬性二元性別限制,讓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定義的性別選擇個人、感情及事業發展
林澤駿同學的故事
中五學生林澤駿早前向平機會投訴,質疑其母校禁止男生留長髮係違反性別歧視條例。
一直以來學校對學生外觀的規定,大部分都源於傳統二元性別定型,跟學生表現、紀律、整潔並無直接關係。
林澤駿的倡議引發大眾思考,究竟我們一直遵守的關於性別定型/氣質的規則/限制,是否不合理,甚至加深社會對性別的既定觀念?
更可以令大家反思一下,為何會衍生【不符合傳統性別定型 = 壞 / 古怪 / 不合群】的想法?
髮型、衣著、打扮是自我身份表達的方式之一,而任何人都應該有表達自己身份嘅權利。
大家又可以做什麼?
個人
抱持開放心態:尊重及接受唔同人嘅差異,避免隨便假設/標籤/批判任何人。
主動了解學習:認識性/別相關知識及其分別,多與不同性別的朋友溝通交流。
家庭
給予選擇空間:讓孩子自由選擇表達方式,包括衣著、髮型及愛好。
多些理解傾訴:了解孩子於成長過程所承受的性別認同挑戰,並多點聆聽其想法。
社會
性別友善設施:建設更多性別友好/中性的設施 (例如無性別廁所) 及多於男/女的性別選項。
廢除硬性規定:例如讓學生自行選擇穿著校褲或校裙及禁止任何有關性別表達的懲罰。